编号
zgly000080774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沂蒙山区不同植被模式下坡耕花生地垄间水土流失与磷素输出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研究所
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12)
页码
3347-3354
年份
2012
分类号
X506 X522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磷流失
坡耕花生地
垄间植草
黑麦草
文摘内容
以沂蒙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坡耕花生地为对象, 研究5种种植方式(花生+狗牙根、花生+草木犀、花生+黑麦草、花生+三叶草、花生+空白对照)下, 垄间水土流失和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花生地垄间植草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径流量为对照的55.1%~61.3%, 其大小依次为花生+草木犀〉花生+狗牙根〉花生+三叶草〉花生+黑麦草; 泥沙流失量为对照的3.4%~32.3%, 其大小依次为花生+三叶草〉花生+草木犀〉花生+狗牙根〉花生+黑麦草.花生+黑麦草种植方式的控水、拦沙效果明显, 植草初期泥沙流失量受降雨等因子的影响波动较大, 拦沙率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 后期泥沙流失量不断减小并趋于稳定, 拦沙率不断增加.花生地垄间植草较好地控制了磷素输出, 总磷(TP)流失量为对照的52.8%~75.3%, 其大小依次为花生+狗牙根〉花生+草木犀〉花生十三叶草〉花生+黑麦草; 与对照相比, 花生地垄间植草减少了27.5%~67.0%的颗粒态磷(PP)输出, 但相对提高了水溶性全磷(DP)的输出.花生+黑麦草种植方式控制磷素输出效果最优, TP输出为对照的58.4%, PP流失为对照的27.5%.在植被生长期, 各形态磷素流失存在差异, 整个雨季DP输出以水溶性无机磷为主, 花生收获后首场降雨中各形态磷素的输出负荷远超过最大雨强降雨磷素输出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