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时空格局分析——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编号 zgly00016322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时空格局分析——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

作者 柳冬青  马学成  巩杰  李红瑛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8年05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TU984.115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产适宜性  生活适宜性  生态重要性  时空变化 

文摘内容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了生产、生活适宜性和生态重要性三生功能空间评价体系,揭示了1990—2014年甘肃白龙江流域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强生产功能空间主要集中在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白水江两岸及文县中东部等人口密集区;大致以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为界,东部为半生产功能空间,西部为弱生产功能空间。强生产、半生产功能空间的面积分别退缩了2434.54和294.07 km~2,弱生产功能空间面积扩张了2728.62 km~2。1990—2002年变化格局较为破碎,无明显块状集聚区;2002—2014年强化区集中于迭部西北部,弱化区分布于流域中下游。(2)生活功能空间与生产功能空间格局相似。强生活功能空间面积增加了119.32 km~2,半生活功能空间面积在波动中减少了508.23 km~2,弱生活功能空间则在波动中增加了388.90 km~2。其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宕昌-舟曲-武都段白龙江两岸及文县大部分区域,1990—2002年以强化为主,2002—2014年相对弱化。(3)生态功能空间整体呈现出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强、中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格局。强生态功能空间面积经骤降后剧增了3118.13 km~2,半生态功能空间面积减少了508.23 km~2,弱生态功能空间则在波动中减少了1566.08 km~2。1990—2002年强化区主要位于流域西北角,弱化区集中于舟曲和迭部、武都交界区、武都南部和文县西南部;2002—2014年流域西北角功能退化,迭部和舟曲交界区、武都东南部功能得到改善。(4)毁林开荒和退耕还林还草过程导致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是流域三生功能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可为同类易灾型山地流域三生功能空间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