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6083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湖南省慈利县林业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9,29(6)
页码
3136-3146
年份
2009
分类号
Q149
S152.7
关键词
南方丘陵区
坡地利用方式
垂直变化
土壤含水量
时空异质性
文摘内容
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存在对各种水文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均有显著的影响,了解土壤水分的异质性对理解和预测土壤水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杜仲人工林土壤蓄水量最高,荒山草坡次之,坡耕地最低。植物非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均值高于生长季节,生长季节土壤水分消耗大于补给,非生长季节土壤水分补给大于消耗;干季和湿季两个时段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其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蓄水量与太阳辐射量和大气温度表现为负相关性,与降雨量、大气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气压差表现为正相关性,降雨量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雨季单次降雨后土壤蓄水量与雨后干旱天数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P〈0.05),土壤水分损失率与干旱天数存在双曲函数关系(P〈0.05),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土壤水分损失率趋于平缓。雨季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含水量呈递减的变化趋势,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损失率系数最高,荒山草坡次之,坡耕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