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6078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绿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母体文献
环境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09(11)
页码
1305-1311
年份
2009
分类号
X171.4
Q145
关键词
废弃采石场
自然恢复
物种多样性
群落特征
文摘内容
以浙江省舟山市的废弃采石场为例,在对植被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废弃地自然恢复年限的增加,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并逐渐趋于动态平衡.在近50 a的自然恢复过程中,在样方中共出现20科40属42种植物,其中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在整个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D)、丰富度指数(Ma,Pa)和均匀度指数(Jp,Ea)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至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匀度指数(Jp,Ea)在15-<25 a达到峰值,而多样性指数(H′,D)和丰富度指数(Ma,Pa)的峰值则出现在25-<40 a.根据不同恢复年限群落物种种类的演替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可大致将研究区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划分为初级演替期(<9 a)、初级交替期(9<15 a)、高级交替期(15-<25 a)、高速恢复期(25-<40 a)以及恢复稳定期(40-50 a)5个演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