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阜康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编号 zgly00016910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阜康市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

作者 茹克亚·萨吾提  阿不都艾尼·阿不里  李虎  尼加提·卡斯木  李晓航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新疆大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新疆卫星应用工程中心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 2020年01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X835  X826 

关键词 生态遥感指数  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  阜康市 

文摘内容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快速、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年、2008年、2016年Landsat(TM/OLI)系列遥感影像,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和热度(LST)4个重要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阜康市16年以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08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在这8年期间生态环境转差的区域面积达到了849.35 km~2,约占总面积的25.72%;且以2008—2016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幅度为最大,环境质量转差的区域面积增长到1 601.41 km~2比前8年增长了2倍,约占总面积的48.49%,而环境质量转好的只占了13.06%。2000—2016年阜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快速下降,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面积已达到1 757.93 km~2,阜康市环境质量转好的区域面积保持下降趋势,约占总面积的8.98%,而质量转差的区域逐步增加,约占总面积的53.23%。在空间上,生态条件变差的地点主要分布在郊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一些新增的城区基础设施和一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开发新区,而中部耕地周边生态环境变化较小。该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分析可知,干旱等自然条件下超负荷开发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