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593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口及东海春季底栖硅藻、原生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21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Q178.53
关键词
微型底栖生物
小型底栖生物
现存量
分布
长江口
东海
文摘内容
利用Ludox-QPS方法并结合沉积环境因子的综合分析,研究了2011年4月采自长江口及东海10个站位以底栖硅藻、纤毛虫和异养小鞭毛虫为代表的微型底栖生物及小型底栖生物的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及生态特点。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丰度(5.92×104个/10 cm2)和生物量(83.29!g C/10 cm2)远高于纤毛虫(丰度为1036个/10 cm2,生物量为3.33!g C/10cm2)、异养小鞭毛虫(丰度为4451个/10 cm2,生物量为2.51!g C/10 cm2)和小型底栖生物(丰度为(1947±849)个/10 cm2,生物量为(49.01±22.05)!g C/10 cm2)。在鉴定出的11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中,线虫占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90%和总生物量的37%。底栖硅藻生物量在长江口及东海海域呈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分布特点,而底栖纤毛虫、异养小鞭毛虫及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则正相反。在垂直分布上,76%的硅藻和80%的线虫分布在0—2 cm沉积物表层,仅1%的硅藻和6%的线虫分布在5—8 cm分层。统计分析表明,底栖硅藻的现存量与沉积物中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底层水温度呈弱的正相关;该海域底栖原生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受多个因子而非单一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比分析表明,长江口及东海单位体积沉积物中的硅藻丰度较水体中的硅藻丰度高2个数量级,沉积物中相当部分的叶绿素a含量可能系底栖硅藻所贡献;表层8 cm沉积物中纤毛虫的丰度约是上层30 m水柱中纤毛虫丰度的30倍,生物量约是后者的40倍。尽管纤毛虫在生物量上远小于小型底栖生物,但其估算的生产力约是后者的3倍;而异养小鞭毛虫由于个体更小,其周转率可能较纤毛虫更高。长江口及东海陆架区原生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的高现存量及生产力预示着其在该海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