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旱塬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征对比



编号 zgly00015295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旱塬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征对比

作者 王石言  王力  张静  张林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6年03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黄土塬区  苹果园  土壤含水量  消耗和补充深度  土壤干层 

文摘内容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农林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明确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干化现状,利用CNC503B(DR)中子仪,于2014年4—10月,对长武塬区19龄果园、9龄果园、玉米地及小麦地0~600 cm的土壤水分进行长期监测,并利用土钻法进行校准。结果表明:1)0~600 cm土壤贮水量表现为9龄果园>玉米地>小麦地>19龄果园,均值分别为186.5、183.6、158.6和132.8 cm,除9龄果园与玉米地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外,其他农林用地土壤贮水量两两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4块样地浅层(0~200 cm)土壤含水量波动程度为中等变异(10%600 cm;4)19龄苹果园土壤干化最严重,0~200 cm土壤干化程度呈季节性变化,200~250和250~320 cm土层分别为严重干燥化与强烈干燥化,320~600 cm呈极度干燥化,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其次为小麦地,0~100 cm产生临时性干层,250~300 cm发生强烈干燥化;玉米地与9龄果园干化程度较轻,在水分补给不足情况下,只在土壤浅层产生临时性土壤干层。长武塬区农业结构由大田作物转向苹果经济林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是,随着苹果林达到盛果后期,土壤贮水量亏缺,土壤干化严重,苹果经济林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作用等都将受到限制,需要采取合理用水措施及调整林分密度等科学方式,完成长武塬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