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87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持续干旱下沙地樟子松幼苗C、N、P化学计量变化规律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20,39(7)
页码
2175-2184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91.253
关键词
幼苗更新
养分限制
适应策略
科尔沁沙地
文摘内容
为明确沙地樟子松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C、N和P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分配特征,通过盆栽试验,对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进行自然干旱处理,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40%、30%和20%时,测定各器官(当年生叶、一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C、N和P含量。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过程中,沙地樟子松幼苗N、P含量及C∶P和N∶P变异系数在粗根中最大,C含量变异系数在细根中最大;C、P含量及C∶P变异系数在一年生叶中最小,N含量和C∶N变异系数在当年生叶中最小,N∶P变异系数在茎中最小。随着田间持水量下降,C含量在当年生叶中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在一年生叶、茎和粗根中先升高后降低,在细根中先下降后上升;N含量在当年生叶中先下降后上升,在一年生叶、茎和粗根中下降,在细根中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P含量在当年生叶中上升,在一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中先下降后上升;C∶N在一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中增加,C∶P在当年生叶中下降,各器官N∶P均降低。相同元素在不同器官间紧密相关,而不同元素间相关性较差。因此,随着干旱加剧,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受N限制逐渐增强,N利用效率提高,各元素在叶和茎中稳定性高于粗根和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