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编号 zgly000078585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松褐天牛三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王小艺  张翌楠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12,55(4)

页码 426-434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68.1 

关键词 松褐天牛肿腿蜂  松褐天牛  捕食  寄生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密度效应 

文摘内容 为评估松褐天牛肿腿蜂Sclerodermus sp.(膜翅目: 肿腿蜂科)对其寄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功能反应试验,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补充营养时期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补充营养后的寄生功能反应以及肿腿蜂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当松褐天牛肿腿蜂密度固定为1头/缸时,肿腿蜂因补充营养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1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最大致死量为9.48头,平均为3.75头;寄生作用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Ⅰ型方程,可知肿腿蜂的寄主密度阈限为4头就能满足补充营养和寄生的需要;在捕食和寄生两个阶段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寄主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弱。当松褐天牛幼虫密度固定为30头/缸时,随着肿腿蜂的密度增加,其补充营养阶段的捕食作用和之后的寄生作用均呈线性升高,寻找效应则呈线性减弱;由蜂虫比和致死总量的模型可得肿腿蜂与天牛幼虫比例为0.9805(近1: 1)时,可使松褐天牛幼虫死亡总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是松褐天牛幼虫期的有效天敌。本研究为评价松褐天牛肿腿蜂对寄主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并为其在野外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