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有机肥输入量对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分配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3412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有机肥输入量对黑土密度分组中碳、氮分配的影响

作者 梁尧  韩晓增  丁雪丽  陈欣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1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8 

关键词 有机肥  数量  轻组有机质  重组有机质  碳氮比  腐殖物质 

文摘内容 为阐明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黑土密度组分中碳、氮分配特征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土壤质量的施肥模式。以黑龙江省海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进行了10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度分组和腐殖质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分析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消长变化以及重组中腐殖物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10年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以及腐殖物质各组分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升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水平,改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分配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和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的响应有所差异。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二者与有机肥施用量之间达到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低量有机肥(7.5,15t/(hm2.a))配施化肥仅增加了土壤游离态轻组有机碳、氮的含量,并未造成闭蓄态轻组和重组中有机碳、氮的积累,而高量有机肥(22.5t/(hm2.a))配施化肥后,促进了土壤各密度组分中有机碳、氮的形成和积累;此外,低量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富里酸的积累,高量有机肥有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增强了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在东北黑土区,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固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