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214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变异看短颌鲚和湖鲚的物种有效性
作者单位 上海水产大学省部共建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7,15(3)
页码 224-231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59.4
关键词 鲚属 物种有效性 线粒体控制区 分子系统发育
文摘内容 经克隆测序获得我国七丝鲚(Coilia grayii)、凤鲚(Cmystus)、刀鲚(C.nasus)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以及太湖湖鲚(C.nasus taihuensis)等4个种和1亚种32尾个体的mtDNAD.100pN全序列,以日本鲲(Engraulisjaponicus)和秘鲁鳗(E.ringens)为外类群构建了中国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并讨论了短颌鲚和湖鲚的物种有效性。结果显示,七丝鲚的D-loop区全序列长1,208bp,凤鲚1,279-1,361bp,刀鲚1,252-1,290bp,短颌鲚1,214-1,252bp,湖鲚1,252-1,442bp,除七丝鲚外的其他种类个体问均表现出序列长度的多态性。短颌鲚、刀鲚和湖鲚三者问的平均K2.P遗传距离仅为0.011-10.020,明显小于它们与风鲚、七丝鲚及外类群问的遗传距离(0.051-0.349)。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刀鲚、短颌鲚及湖鲚均未各自构成单系,而是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三者并未发生显著分化。研究表明,短颌鲚和湖鲚为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并非有效物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国鲚属3个有效物种问以风鲚最为原始,刀鲚和七丝鲚为姐妹群,处于较进化的位置。推测风鲚可能是鲚属祖先种最早从起源中心扩散到西北太平洋的后裔,而刀鲚和七丝鲚则是凤鲚在演化过程中分别适应寒冷和温暖气候而分化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