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160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鉴定与利用(英文)
作者
李容柏
李丽淑
韦素美
韦燕萍
陈英之
白德朗
杨朗
黄凤宽
吕维莉
张向军
李小勇
杨新庆
魏源文
作者单位
广西农科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农科院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西农科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宁
530007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南宁
530007 广西大学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530005
530007广西大学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530007
长沙
410125
母体文献
分子植物育种
年卷期
2006年03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S511.9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bph19(t)
文摘内容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的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的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的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的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