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光照对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57642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光照对菹草(Potamogeton cripus)幼苗生长发育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周晓红  王国祥  冯冰冰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及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环境 

年卷期 2008,17(4)

页码 1342-1347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8.112.1  Q178.1 

关键词 光照  菹草  生长发育  荧光参数 

文摘内容 用遮光法获得5%、1%、0.5%、0.1%、0.05%全光照共5个不同光照强度的水体,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萌发幼苗置于上述水体,观测幼苗生长发育状况,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其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光照强度对菹草幼苗生长发育影响显著;随光强减弱,菹草幼苗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1);(2)菹草幼苗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光强减弱而降低,实验第16天时,0.5%、0.1%、0.05%实验组Fv/Fm值仅为对照组的65%、53%和42%;(3)随光强减弱,幼苗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第16天时,0.5%、0.1%、0.05%实验组的qP值为对照组的68%、67%、53%;(4)光强减弱导致0.5%实验组qN先升高后降低,0.1%、0.05%实验组的qN值则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表明幼苗在较低光强条件下,叶片PSII光能转换效率显著下降,进入PSII光化学过程的激发能减少,热耗散激发能也相应减少;(5)光强减弱导致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第16天时,1%、0.5%、0.1%、0.05%实验组ETR分别为对照的70%、63%、56%、36%,导致参与CO2的电子减少,光合作用降低。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幼苗ETRmax随光强减弱呈下降趋势,光响应能力随光强的减弱显著下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