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一例雉科鸟类跨属杂交及其亲本物种的鉴定



编号 zgly00017202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一例雉科鸟类跨属杂交及其亲本物种的鉴定

作者 杜焓瑜  匡高翔  马跃  叶永红  李荣  李广龙  徐艳春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重庆动物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野生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Q959.7 

关键词 雉科  跨属杂交  亲本物种鉴定 

文摘内容 动物园的混群饲养和展览模式导致鸟类跨种甚至跨属杂交频繁发生,明确杂交个体的亲本物种与其繁殖管理密切相关。2019年重庆动物园发现1只自然交配产生的雉科鸟类杂交个体,从其形态特征上初步推测亲本可能为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蓝孔雀(Pavo cristatus)或贵妃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本研究以此样本为例,建立了一套鉴定流程。首先,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杂交个体的性别为雄性;然后,比较了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雄性群体的8项形态学指标的欧氏距离,经过聚类分析判定其亲本为环颈雉和贵妃鸡。其次,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计算该个体与3个疑似亲本物种的K2P遗传距离,构建NJ系统树显示该个体的母本为环颈雉。然后进一步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NJ树,发现该杂交个体与贵妃鸡遗传距离最近(0.166),与蓝孔雀的距离较远(0.535),判定其父本为贵妃鸡。以上研究为杂交个体亲本物种的鉴定提供两套可行的方案,形态学方案简单、低成本,但无法进一步区分父本和母本,且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动物应激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通过非损伤性采样避免应激,结果准确可靠,但成本较高,且受到微卫星标记的位点资源和种间通用性的限制。管理实践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联合使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