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水体浊度对菹草萌发及萌发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7957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水体浊度对菹草萌发及萌发苗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李强  王国祥  潘国权  王文林  马婷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11)

页码 3594-3601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48.8 

关键词 浊度  菹草  石芽  萌发苗  光合荧光特性 

文摘内容 用粒径小于100μm的泥沙分别配置浊度为30、60NTU和90NTU的混浊水体,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pus)石芽分别种植于上述水体中, 测定萌发率和萌发苗的株高、叶片数, 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萌发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结果表明, 水体浊度对石芽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萌发速率有一定影响; 随着浊度的升高萌发苗株高和叶片数均显著降低(p<0.05); 菹草萌发苗的有效荧光产量Yield也随水体浊度升高而降低, 表明在高浊度水体中萌发苗天线色素吸收光子供给PSⅡ反应中心的效率下降; 高浊度导致萌发苗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qP)减少, 第23天时90NTU水体中的妒为对照的91.4%; 水体浊度上升导致qN显著升高, 表明在高浊度、低光照胁迫下, 萌发苗接收的光能更多的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了, 以避免光系统PSⅡ受到过剩光能的伤害; 浊度升高引起电子在光合链中的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 第23天时在30、60NTU和90NTU水体中ETR分别为对照的93.3%、88.5%、75.8%, 导致参与CO2固定的电子减少, 光合作用降低。快速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萌发苗ETRmax和最小饱和光照强度随水体浊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光响应能力随水体浊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特别是在90NTU水体中萌发苗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显著。因此, 在浅而混浊的水体中(水深70cm, 浊度低于90NTU), 菹草石芽均能萌发, 但是, 水体浊度对萌发苗光合作用、生长速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