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2570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安徽虫瘟霉诱发的桃蚜流行病与流行模型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1,21(10)
页码
1607-1612
年份
2001
分类号
S476.12
S433.3
关键词
安徽
虫瘟霉
桃蚜
初始侵染体
寄主密度
流行模型
流行病
文摘内容
在15℃与100%RH的组合条件下以接种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和未接种的桃蚜(Myzus persicae)成蚜按不同比例混合(0: 6, 1: 5, 2: 4, 3: 3, 4: 2, 5: 1及6: 0)建立蚜群, 3次重复, 考察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 结果表明, 在带菌蚜50%以上的蚜群中, 活蚜的数量增长因高强度的流行病发生而得到有效控制, 活蚜数妈终未超过50头/90cm^2, 第22天观察结束时与对照(0: 6)jah vtk r 656udi /90cm^2相比控蚜效果高达93.24%-100%, 在接菌与未接菌比例1: 5和2: 4的蚜群中, 蚜病的发生虽未能充分控制蚜虫的数量增长, 但结束时的蚜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分别为356头/90cm^2和207头/90cm^2, 控蚜效果亦分别达46%和68%, 各处理蚜群中病害流行随时间的变化很好地拟合Gompertz模型(r^2=0.97), 由此估计出虫瘟霉不同初始菌量在蚜群中的流行速度(R)及最高流行水平(K), 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初始侵染体密度确定了R(r^2=0.89)和K(r^2=0.90)估计值的90%变异, 充分显示安徽虫瘟霉流行病的发生及流行强度对初始侵染体和寄主密度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