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更新苗和成树格局的空间变异



编号 zgly00017444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更新苗和成树格局的空间变异

作者 杨逍虎  赵维俊  闫春鸣  任小凤  武龙庆  薛春  芦倩  张瑞浩 

作者单位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甘肃张掖生态科学研究院  甘肃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中心  甘肃农业大学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22,42(7)

页码 85-95

年份 2022 

分类号 S791.189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动态监测样地  更新格局  空间变异  祁连山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青海云杉林更新苗和成树的两个重要参数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与变异尺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国家级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已建立的340 m×300 m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进行更新苗和成树数量和高度的调查,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1)样地更新苗和成树密度的均值分别是5762和2016株·hm-2,对应的高度均值分别是0.30和8.79 m。更新苗密度和高度的变异属强变异,而成树密度和高度的变异属中等变异。2)样地更新苗和成树密度的变异函数值可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描述,变程分别为73.10和45.60 m。更新苗密度空间依赖性较强,而成树密度空间依赖性较小。东北—西南方向上是更新苗密度分布的优势格局,全方位上是成树密度分布的优势格局。更新苗密度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低,成树密度斑块间的连接程度较高。3)样地更新苗高度的变异函数值可用指数模型描述和球状模型描述,变程分别为47.40和23.90 m。东北—西南方向上是更新苗高度分布的优势格局,南北方向上是成树高度分布的优势格局。更新苗高度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低,成树高度斑块间的连接程度较高。【结论】青海云杉林更新苗和成树密度和高度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有助于解释青海云杉林种群动态背后的潜在规律性,有望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退化的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