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948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海湖流域环境退化对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9)
页码
3066-3073
年份
2006
分类号
Q143
Q958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动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文摘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野生动物的分布区、物候期,繁殖等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于2003~2005年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与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调查,结合查阅文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和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的变化。发现青海湖流域的气候与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青海湖流域气温增幅较为显著,其中以秋、冬两季增温显著,20世纪末青海湖流域的平均气温较20世纪80年代上升了1.26℃。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干燥度呈缓慢的上升趋势。1959年以来,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了3.7m,面积减少了313.3 km^2.1976年以来,湖东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从356.4 km^2增加到735.9 km^2.同时,沼泽面积从25.08km^2减少到4.73km^2.1949年以来,青海湖流域人口增长了近10倍,建立了由便道、省道、国道和铁路组成的路网,并建立了大面积的围栏草地。由于近代环境退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的野生脊椎动物种类和分布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湿地面积减小,中国林蛙,花背蟾蜍和水禽的适宜生境变小。湖水退缩后,部分裸露的湖底演变为沙地,随着沙地面积的扩大,沙蜥的适宜生境面积扩大。在研究期间,湿地生境中观察到46种鸟类10种兽类,沙漠生境观察到3种鸟类和19种兽类,在高山草甸生境观察到63种鸟类和36种兽类。在居民地观察到鸟类、兽类分别为16种和6种。不同栖息地中啮齿动物种类差异显著,湖周沙漠啮齿动物种类最少,高山草甸啮齿动物种类最多。一些鸟类从青海湖地区消失了,大型兽类如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藏野驴(Equus kiang)和野牦牛(Poephagus mutus)等从青海湖流域消失了,而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藏原羚、原麝的数量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