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葡萄金黄化病和葡萄带叶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编号 zgly000131600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葡萄金黄化病和葡萄带叶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作者 葛泉卿  温孚江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泰安271018  泰安271018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1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S436.631 

关键词 葡萄金黄化病  葡萄带叶蝉  潜在分布区  DIVA-GIS 

文摘内容 从文献中提取葡萄金黄化病(flavescence dore,FD)及其传播介体葡萄带叶蝉Scaphoideus titanus Ball的发生和分布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导入生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DIVA-GIS。依据葡萄带叶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能够准确反映影响葡萄带叶蝉分布的生物气候变量,采用DIVA-GIS内建的ENF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月平均温(上限+下限)、最冷月最低温(上限)和最热月最高温(下限)变量为参数,以欧洲的已知分布为源数据,用BIOCLIM算法可以准确预测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大湖区和纽约州的芬格湖群(Finger Lakes)在内的大片区域是葡萄带叶蝉在北美洲的适生区。这与葡萄带叶蝉在北美洲的已知分布区十分吻合。然后,用上述参数对葡萄带叶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带叶蝉在中国中东部的广大区域(23~42°N,101~124°E)都可以生存。此外,在新疆石河子附近和台湾省中部也有小片的可生存区域。在中国的十大主要葡萄产区中,渤海湾产区的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甘肃、云南高原葡萄产区是葡萄带叶蝉的适生区域。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葡萄金黄化病的潜在分布区和适生区与葡萄带叶蝉是一致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葡萄金黄化病和葡萄带叶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在渤海湾葡萄产区的潜在分布区会进一步扩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