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840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抗褐化剂对水曲柳成熟胚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
作者
王秋水
刘春苹
沈海龙
杨玲
刘洋
谢添伊
程雪
张鹏
作者单位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母体文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9年11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Q943.1
关键词
水曲柳
抗氧化剂
外植体褐化
体胚发生
文摘内容
利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硝酸银(AgNO3)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抗褐化剂处理,检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响应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10 mg·L-1的ASA处理显著降低了植体褐化指数(代表外植体褐化面积比值)、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随着ASA质量浓度的增加,褐化指数、褐化率和体胚发生率不断增加;在100 mg·L-1时,褐化率达到98%(等同于对照),褐化面积和体胚发生率分别达到0.734和73%,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00 mg·L-1对外植体致死;协方差与相关性分析表明,ASA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②GSH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影响较小,无规律性变化格局;10、20 mg·L-1的低质量浓度处理显著降低体胚发生率,但随质量浓度增加体胚发生率增加,在200 mg·L-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与100 mg·L-1以下ASA处理的体胚发生影响趋势一致。③AgNO3在显著降低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指数和褐化率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体胚发生率;PVP处理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影响不大,各处理体胚发生率虽均高于对照,但无规律性变化格局。④GSH、PVP和AgNO3这3种抗褐化剂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影响格局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综上,ASA可以用来进行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现象生物学机制解析的优选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