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3355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作者
黄晓敏
陈长青
陈铭洲
宋振伟
邓艾兴
张俊
郑成岩
张卫建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0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81
关键词
碳排放
碳足迹
粮食安全
全球变暖
文摘内容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