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0612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尾麝凤蝶生活史、生命表、生境及保护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李秀山
张雅林
骆有庆
SETTELE Josef
作者单位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10)
页码
3184-3197
年份
2006
分类号
Q143
Q968.1
关键词
长尾麝凤蝶
生物学
生命表
种群威胁
最适生境
保护措施
文摘内容
评价了长尾麝凤蝶Byasa impediens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碧峰沟的生存状况,对其实施保护,维持其种群长期生存。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地饲养、野外林间样方调查、线路调查等方法,研究了长尾麝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种群生命表,调查了生境,分析了致危原因,提出了保护措施。长尾麝凤蝶Byasa impediens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一年两代,以蛹在灌木或树枝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下旬为高峰期;第二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有世代重叠。雄成虫比雌成虫早羽化7~10d,飞行能力较强,其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雌成虫交尾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主要在沟底活动。雌成虫飞行能力较差,主要在出生地附近访花交尾产卵,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寄主植物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雌雄性比1: 4.1.雄成虫寿命平均6.9d,最长26d;雌成虫寿命平均7.6d,最长21d.孕卵量平均为31.5粒。成虫主要的访花蜜源植物有: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异叶马兜铃的生境选择,在本区的分布海拔范围为900~1680m,最适范围为1200~1500m.多分布于山坡丛林内郁闭度小于0.7且林下有灌木分布的林间小路、林窗边缘。郁闭度大于0.8则分布较少。幼虫分布的范围为800~1500m.异叶马兜铃的最适生境即长尾麝凤蝶幼虫的最适生境。影响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和退化。生境的破坏、丧失减少了寄主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毁林开荒、人畜践踏、喷洒除草剂对马兜铃和幼虫生存有重要影响。种群受到密度制约,异常气候条件和天敌是主要限制因子。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淫雨降低了卵和幼虫的成活率,寄生蜂降低了越冬蛹的成活率。幼虫期的天敌主要有: 蜘蛛、蠼螋、胡蜂、猎蝽、姬蜂、鸟类,蛹期和成虫期的天敌为鸟类。保护措施有: (1)保护和恢复生境,如退耕还林,提供廉价电能、加强保护执法,发展生态旅游等;(2)在异质种群斑块中心部位建一个廊道斑块;(3)在最适生境中,适度的割灌可促进寄主植物的生长,有利于蝶类种群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