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71551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 王茂莹  贺明荣  李玉  董元杰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4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512.1 

关键词 施氮量  小麦品种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光合色素  干物质积累 

文摘内容 为给鲁中山区小麦的栽培选育及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连续2年选用鲁中山区栽培面积较广的泰农18号临麦4号和汶农5号3个优质小麦品种,设置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与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有利于小麦群体的构建,促进产量形成,3个小麦品种在N120和N240水平下的产量较N0水平分别增加0.67~2.10,0.97~2.62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对氮肥的响应度减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显著降低。品种差异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相同施氮量下,小麦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泰农18号>临麦4号>汶农5号,泰农18号产量最高,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和利用能力,而汶农5号对氮素最为敏感,泰农18号在N0水平下的产量较临麦4号和汶农5号分别增加15.83%~26.42%和34.50%~42.43%,在N120水平下分别增加4.97%~5.05%和12.23%~12.54%,在N240水平下分别增加4.13%~5.75%和8.49%~11.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鲁中山区小麦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泰农18号为最适宜推广小麦品种,汶农5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可为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