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编号 zgly00017160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 王方怡  张嘉诚  曹彦  游巍斌  何东进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母体文献 森林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6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45 

关键词 DPSIR模型  互花米草  植被入侵  生态风险  评价  闽东滨海湿地 

文摘内容 为研究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滨海湿地的生态风险,以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运用遥感方法与技术,结合遥感影像、野外实测数据及气象数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互花米草入侵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生态风险变化趋势来看,2006—2016年霞浦滨海湿地生态风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后5 a风险增加速度减缓,斑块相对集中。2006—2016年间,极高生态风险面积不断增加,10 a共增加了12 583.00 hm~2;高生态风险面积则不断减少,共减少了2 509.92 hm~2;中生态风险面积10 a间共增加了4 433.04 hm2;低生态风险分布面积比例最大,面积先减少5 593.50 hm2,后增加990.23 hm2,共减少4 603.28 hm2;极低生态风险面积不断减少,10 a减少了9 912.20 hm2。从分布范围来看,极高、高和中生态风险主要以研究区域东南部为主,中生态风险集中在中部区域,而低、极低生态风险主要以西北部为主,从西北到东南部大致的分布梯度为极低生态风险、低生态风险、中生态风险、高生态风险、极高生态风险、中生态风险、低生态风险。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溪南镇、松港东部、下浒镇和长春镇的西部、沙江镇和三沙镇的中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柏洋乡、崇儒畲族乡、水门畲族乡、松城、牙城镇西部,松港和盐田畲族乡的北部。由此可见,研究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强度、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