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泾河东川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4963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泾河东川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作者 冉大川  焦鹏  姚文艺  李晓宇  尚红霞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5年02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水沙变化  致洪暴雨  减水减沙  人为新增水土流失  东川 

文摘内容 根据实地典型调查资料和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泾河东川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成因。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和减蚀量,提出了水保措施拦沙减蚀量的概念;首次对流域石油开采中井场及井场道路、陡坡耕种、公路建设和砖厂弃土等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以面平均降雨量100mm为界,流域年最大场次降雨产洪产沙关系可以分为降雨产洪产沙低值区和降雨产洪产沙高值区2个区。高值区降雨产洪产沙关系非常密切,其单位毫米降雨产洪产沙量分别是低值区的29倍和38倍。(2)截至2013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1 210万m3,减沙743万t,拦沙减蚀1 606万t,减水减沙作用分别为10.1%和21.8%。2009-2013年人为年均新增水土流失量224万t/a,占同期水土保持措施拦沙减蚀量的14%。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量中石油开采年均弃土流失量居首位,其次为陡坡耕种年均增沙量。(3)2008年以来流域输沙量增加和连续出现高含沙洪水的原因主要是大暴雨频发导致洪水泥沙明显增加;石油开采、陡坡耕种等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有增加趋势;近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不够,坝地配置比例低,同时对东川流域近期林草措施减水减沙能力、高含沙洪水成因和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成果对深化近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继续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