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东北东部山区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与碳氮释放



编号 zgly000064724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北东部山区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与碳氮释放

学科分类 220.45;经济林学

作者 张利敏  王传宽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0,34(4)

页码 368-374

年份 2010 

分类号 S792 

关键词 碳密度  碳氮比  倒木  氮密度 

文摘内容 采用长期定位跟踪实测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东北温带森林4个水热状况不同的立地条件(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硬阔叶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林外空旷地)下11个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CWD)分解初期3年中的碳氮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测定树种包括: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紫椴(Tilia amur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蒙古栎、色木槭似cermono)、春榆(Ulmusjaponica)、红松、黄檗(砌ellodendronamurense)、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和水曲柳(Fraxnus mandshurica)。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所有树种CWD的碳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其干重、碳密度、氮浓度和氮密度均随分解进程不同程度地减小,碳氮比(C/N)则增大,而且树种间差异显著(P〈0.001)。针叶树种的CWD分解速率显著地低于阔叶树种,其中白桦的3年CWD干重损失率(65%)约为兴安落叶松(22%)的3倍。径级大的CWD分解较慢。CWD分解与碳氮释放均与CWD的初始N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初始C/N呈负相关。4个立地条件下CWD的干重和碳氮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该研究指出,在分解初期的前3年中,CWD基本上是一个碳源和氮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