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3503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虫媒传粉植物荞麦的生物学特性与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化与生态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8年04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517
关键词
荞麦
作物起源
二型花柱
药用价值
长江流域
野生种质资源
系统发生学
祖先种
文摘内容
荞麦是禾本科之外的谷物类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栽培荞麦有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和苦荞(F.tartaricum),这两种一年生草本分别为自交不亲和的二型花柱、自交亲和的同型花柱植物;前者结实依赖昆虫传粉。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前人对蓼科荞麦属(Fagopyrum)记录了30个物种名,已有形态学和遗传多样性的调查表明该属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的三江并流区域;甜荞和苦荞的起源地和祖先物种也认为在该区域。本文在论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荞麦属的分类修订、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种间关系的调查、优良品种的选育亟待研究。孢粉学和考古学的证据显示在我国长江流域,人们在4,500年前就开始种植荞麦。荞麦可能曾经是山区人民的主粮,为孕育长江流域文明提供了食物资源。加强对荞麦基础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运用现代基因组学的方法有望澄清栽培荞麦的起源并探究产量不高的原因,挖掘和利用其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性状,为荞麦成为一类优良的粮食作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