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物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研究



编号 zgly00014783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物纤维素分解酶活性研究

作者 陈亚梅  和润莲  邓长春  刘洋  杨万勤  张健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4年04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S714.3 

关键词 高山林线交错带  纤维素酶活性  分解阶段  凋落物层次  植被类型 

文摘内容 以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3种典型植被类型(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下两个层次(LF层:新鲜凋落物层和发酵层;H层:腐殖质层)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模拟凋落物分解的前期和后期阶段,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及凋落物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前期的纤维素酶活性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分解后期,但植被类型对LF和H层的纤维素含量的影响都不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阶段对纤维素酶活性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比植被类型对纤维素酶活性和纤维素含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前期和分解后期受到不同因子的限制。凋落物分解前期,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能受N、P含量的限制,而羧甲基纤维素酶主要受底物纤维素含量控制;凋落物分解后期,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可能受C、N含量的限制。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预测,底物质量比C:N>27或C:P>186时会限制微生物生长,因此判断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物微生物生物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同时受到底物N、P的限制,尤其是高山草甸上微生物生物量在凋落物分解前期受到底物N、P的限制比分解后期更显著,这充分说明了底物质量调控着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