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672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皖江自然湿地土壤碳密度及其开垦为农田后的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安徽皖西学院地理系
安徽池州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湿地科学
年卷期
2008,6(2)
页码
192-197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2.5
关键词
湿地
农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损失
气候变化
文摘内容
于2005年分别采集了安徽沿江4个淡水湖泊的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总有机碳含量,讨论了天然淡水湿地有机碳密度与深度分布特征及其开垦为农田后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表层(0~30cm)和全剖面(0~100cm)中的碳密度分别为42.5~57.4t/hm^2和81.5~91.6t/hm^2;而农田则分别为22.4~48.4t/hm^2和41.4~76.5t/hm^2。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表层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且有机碳含量的变异性增大。表明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其碳库失去稳定性。但是,开垦的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低于开垦的稻田,故湿地开垦为旱地更不利于湿地碳库保护。因而,将湿地垦殖为水田是相对较有利于湿地碳库保护的人为土地利用方式。湿地开垦的碳库损失可能是土壤的大气CO2源效应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