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景观动态及破碎化驱动力分析



编号 zgly000173388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景观动态及破碎化驱动力分析

作者 李鑫  翁卫松  李明诗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 2021,45(03)

页码 174-182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森林破碎化  破碎化过程模型  驱动力  天然林管理 

文摘内容 【目的】准确量化森林破碎化程度以及破碎化过程,对于理解森林的生境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西北部天然林破碎化空间过程,探究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并为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林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美国国家土地覆盖3期数据(NLCD2008、2013及2016),先对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然后采用森林破碎化过程模型描述和量化了4种破碎化过程,据此刻画了研究区内天然林景观动态变化及破碎化的时空模式。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管理含义。【结果】(1)2008—2016年,天然林面积总体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森林损失面积持续低于森林恢复面积,森林斑块面积逐渐增大,而斑块数量逐渐减少,森林连接性逐渐提高。(2)森林破碎化现象广泛存在,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得到改善,收缩和破碎化过程在森林破碎化成分中占主导地位,4种破碎化过程呈现出"破碎化—收缩—穿孔—消失"的前后关联。(3)社会经济因素是森林破碎化的重要预测因子,表现形式为:人口增加、居民点建设、农业开垦种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等。【结论】近10年内太平洋西北部森林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森林景观在研究阶段内未发生明显变化,既满足了木材工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