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



编号 zgly000155888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

作者 侯嫚嫚  李晓宇  王均伟  刘帅  赵秀海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2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系统发育  功能性状  群落构建  径级  演替 

文摘内容 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量化生境过滤、竞争排斥以及随机过程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能够深入理解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的3个5.2 hm~2样地(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椴树红松林)为平台,基于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APGⅢ)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7个关键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氮磷比、最大树高),结合环境数据,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7个植物功能性状都表现出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受系统发育历史影响;(2)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在不同演替阶段和不同径级均为非随机状态。随着演替的推进群落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由聚集走向发散;随着径级的增加,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结构的聚集程度减小,表明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和径级增大,竞争性排斥的作用逐渐明显;(3)各演替阶段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的周转都为非随机且不同因子对两者的解释力度存在差异。演替早期空间距离的解释力度小于环境距离,说明生境过滤在群落构建中的重要性,而在演替后期空间距离的解释力度大于环境距离,验证了扩散限制在群落构建中的重要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