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2784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退化红壤恢复过程中芒萁的N、P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单位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16年0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48.1
关键词 芒萁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氮磷比 生态恢复
文摘内容 [目的]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严重退化红壤区林下芒萁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为红壤水土流失区芒萁的恢复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长汀严重退化红壤区芒萁群落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治理年限的芒萁和土壤的N、P含量及比值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芒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治理后芒萁地上新鲜器官的N、P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理的(羽叶N 8.11 g·kg-1、P 0.297 g·kg-1;叶柄N 2.63 g·kg-1、P0.103 g·kg-1),但次生林下的芒萁的N、P含量仍高于各样地(羽叶N 12.41 g·kg-1、P 0.497 g·kg-1;叶柄N4.32 g·kg-1、P 0.211 g·kg-1;枯羽叶N 11.09 g·kg-1、P 0.356 g·kg-1;枯叶柄N 3.83 g·kg-1、P 0.163 g·kg-1;根茎N 5.330 g·kg-1、P 0.348 g·kg-1);与未治理的对照相比,芒萁干枯器官的N∶P比呈现递减的趋势。(2)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芒萁地上和地下器官的N和P含量亦协同增加,并与土壤N∶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所有群落中,芒萁新鲜羽叶的N∶P>16。(3)芒萁羽叶N、P和N∶P比的内稳性指数均高于马尾松叶的内稳性指数,芒萁各器官对N、P元素具有较高的内稳性,与马尾松相比芒萁的养分含量更能反映土壤的养分状况。(4)芒萁枯羽叶与枯叶柄N、P含量与土壤N、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芒萁枯死后器官的养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更显著。[结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芒萁地上与地下器官N、P含量协同增加并与土壤N∶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退化红壤区芒萁种群受到P的限制作用强于N的限制;干枯的芒萁器官可能是比新鲜的芒萁器官更好的土壤养分指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