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编号 zgly00008218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学科分类 220.5540;木材学

作者 俞月凤  宋同清  曾馥平  彭晚霞  温远光  黄承标  吴庆标  曾昭霞  于扬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3(7)

页码 1660-1666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生物量  林龄  回归模型  杉木人工林  广西 

文摘内容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 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 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 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林分总生物量除16~23年生因间伐略有下降外均随林龄而增加, 6、16、23、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62.73、172.51、141.65、192.30、247.32 Mg·hm^-2, 其中活体植物占95.76%~98.39%; 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 为89.77%~96.55%, 其随林龄的变化与总生物量一致, 其次为地上凋落物, 占1.61%~4.24%, 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 分别占0.01%~4.26%和0.27%~4.07%, 分别以6和23年生最大; 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 占54.89%~75.97%, 根占11.91%~12.66%, 均随林龄而增加, 枝、叶分别占11.86%~15.19%和4.80%~13.17%, 均随林龄而下降; 灌木层器官分配除50年生杉木人工林枝相对生物量小于叶, 23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根相对生物量大于枝外, 其大小顺序为枝〉根〉叶; 草本层分配以6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相对生物量最大, 其他林龄相反; 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各层次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 其32年生人工林总生物量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 处于中上等, 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