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



编号 zgly000034990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

作者 夏汉平  黄娟  孔国辉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4(12)

页码 2887-2893

年份 2004 

分类号 X171.4 

关键词 油页岩  废渣堆放场  生态恢复  植物修复  矿渣利用 

文摘内容 油页岩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但对油页岩废渣场进行生态恢复的历史还较短, 也缺少系统专门的研究报道。国外对油页岩废渣的利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 对废渣场生态恢复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均早于我国。由于废渣场的基质成分恶劣, 缺乏一般的土壤结构, 复垦难度大。一般有3种常规的复垦方法: 不经处理直接栽种植物; 常规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后栽种植物; 表土覆盖后再进行植被恢复。前2种方法均难产生显著效果, 第3种见效较快, 但工作量大。近年来, 一些新技术, 如生物降解、生物富集和生物强化技术等被发明并用来恢复油页岩废弃地,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恢复与修复效果。我国从1985年开始, 在广东茂名进行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工作, 先后对面积达1.4km^2和6.7km^2的2个大型废渣场(南排土场和北排土场)进行了治理, 主要是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来进行试验。南排土场经过19a的复垦演替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北排经过5a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恢复效果, 一些幼林初步形成。然而, 当前北排土场恢复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如乔木树种矮化、分枝增多等, 但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此外, 还探讨了油页岩废渣场开展生态恢复的步骤与原则。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