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编号 zgly00005041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 杨陈  周立志  朱文中  侯银续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母体文献 动物学报 

年卷期 2007,53(2)

页码 215-226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59.4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生物学  时间分配  越冬地 

文摘内容 近年来, 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个体。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 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 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 最早为2月5日, 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 巢高34.6±0.8m(n=11), 巢间距908.8±1039.4m(n=6)。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 最晚6月21日, 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 日育雏5.1±2.6(n=38), 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 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 产卵25枚, 孵出雏鸟9只, 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 其中, 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 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 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 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