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3023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
作者
覃海宁
赵莉娜
于胜祥
刘慧圆
刘博
夏念和
彭华
李振宇
张志翔
何兴金
尹林克
林余霖
刘全儒
侯元同
刘演
刘启新
曹伟
李建强
陈世龙
金效华
高天刚
陈文俐
马海英
耿玉英
金孝锋
常朝阳
蒋宏
蔡蕾
臧春鑫
武建勇
叶建飞
赖阳均
刘冰
林秦文
薛纳新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7年07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IUCN红色名录
灭绝风险评估
威胁因子
被子植物
保护
文摘内容
本文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收集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运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方法首次对中国范围内所有已知被子植物进行灭绝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评估的30,068种被子植物中,灭绝等级(含灭绝、野外灭绝、地区灭绝)共计40种;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易危)3,363种,受威胁比例为11.18%。从空间分布看,我国受威胁被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以及台湾、海南等岛屿,且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对受威胁物种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原生植被破坏在内的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我国被子植物濒危的首要因子,涉及约84.1%的受威胁物种;过度采挖和物种内在系统问题位列致危因子的第二、三位,分别涉及38%和14%的物种。其他的致危因子包括外来入侵种在内的种间竞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个物种的致危因子往往是多方面的。本次评估与2004年红色名录相比,生境变化、实施保护措施及分类学新修订使一些物种的濒危等级发生了变化,这也印证了红色名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根据最新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