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黑麂和费氏麂四种卫星DNA的克隆特征和染色体定位



编号 zgly000056244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黑麂和费氏麂四种卫星DNA的克隆特征和染色体定位

作者 刘妍  佴文惠  黄玲  王金焕  苏伟婷  LIN  Chyi  Chyang  杨凤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动物学研究 

年卷期 2008,29(3)

页码 225-235

年份 2008 

分类号 Q343.2  Q959.842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卫星DNA  麂属  染色体串联融合 

文摘内容 近年来,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已基本证实了染色体的串联融合(端粒一着丝粒融合)是麂属动物核型演化的主要重排方式。尽管染色体串联融合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但通过染色体的非同源重组,着丝粒区域的卫星DNA被认为可能介导了染色体的融合。以前的研究发现在赤麂和小麂染色体的大部分假定的串联融合位点处存在着非随机分布的卫星DNA。然而在麂属的其他物种中,这些卫星DNA的组成以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尚未被研究。本研究从黑麂和费氏麂基因组中成功地克隆了4种卫星DNA(BMC5、BM700、BM1.1k和FM700),并分析了这些卫星克隆的特征以及在小麂、黑麂、贡山麂和费氏麂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卫星I和IIDNA(BMC5,BM700和FM700)的信号除了分布在这些麂属动物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外,也间隔地分布在这些物种的染色体臂上。其研究结果为黑麂、费氏麂和贡山麂的染色体核型也是从一个2n=70的共同祖先核型通过一系列的串联融合进化而来的假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