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9772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在不同更新方式下的初期细根产量
作者单位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5年11期
年份
2015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米槠
杉木
细根
生产力
生物量
文摘内容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后形成人促更新幼林(AR)与米槠人工幼林(CC)、杉木人工幼林(CL),以保留的米槠次生林(CK)为对照,利用微根管法比较不同更新方式初期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年内,AR、CC、CL和CK细根的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22.5、253.1、197.2和162.8 g·m-2.4种林分细根总生产力大小为:AR(284.0g·m-2·a-1)>CC(182.6 g·m-2·a-1)>CL(136.7 g·m-2·a-1)>CK(15.4 g·m-2·a-1).AR和CC春季生产力最大,CL秋季最大,CK冬季最大.CC表现为其他植物细根生产力多于目标树种,CL表现为目标树种细根生产力多于其他植物.AR和CC总细根的月生产力与各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CL的其他植物细根月生产力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种更新方式下幼林细根的年生产力和年均生物量都以20~40 cm土层最大,且以0~1 mm细根占主体.采用人促更新方式的幼林细根生物量和生产力大于人工更新方式的幼林,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增加林地有机物归还、提高土壤肥力、维持较高生产力和降低更新初期林地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