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渗透胁迫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碳酸酐酶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735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渗透胁迫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碳酸酐酶的影响

作者 王晓丽  李文静  张志强  曾仰君  曹子林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昭通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验中心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791.257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  碳酸酐酶  渗透胁迫 

文摘内容 以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通过PEG处理模拟干旱胁迫的方式,采用两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不同天数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深,云南松幼苗根、茎、叶及总生物量鲜重总体上皆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处理13的茎、叶及总生物量皆高于其他的渗透胁迫处理,而该处理的根生物量是下降的,表明大强度短时间的渗透胁迫对根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其对茎和叶的抑制。2)处理9渗透胁迫下,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中根所占比例最高,为23.29%,说明一定强度的渗透胁迫有利于云南松幼苗对根生物量比的调整,从而有利于从生物量分配调整方面增强其抗逆能力。3)云南松幼苗碳酸酐酶(CA)相对活性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增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所有胁迫处理的CA活性皆大于对照,且处理11中CA活性最大;不同处理间的CA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渗透胁迫诱导了CA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云南松幼苗的抗逆能力。4)影响碳酸酐酶相对活性的主要因子是因素A(PEG6000的浓度),因素A水平间对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酶活性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情况,X3(20%的PEG6000)处理浓度下酶活性最高,因此该渗透胁迫强度应是云南松调节碳酸酐酶相对活性提高其抗逆能力的转折点。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