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演替



编号 zgly00016238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演替

作者 贾希洋  马红彬  周瑶  张蕊  宿婷婷  张双乔  张俊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恢复  数量分类  演替序列  DCCA排序 

文摘内容 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演替研究对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借助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1年)、3、6、10和15年下的草地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了群落演替序列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应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结合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将研究样地植物群落类型划分为8个。(2)封育0~15年,植被演替序列为本氏针茅+百里香群落→本氏针茅+大针茅群落→百里香+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大针茅群落→本氏针茅+铁杆蒿群落;水平沟和鱼鳞坑整地后1年到15年,植被演替序列分别为沙打旺+白草群落→早熟禾+赖草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群落→百里香+赖草群落→本氏针茅+大针茅群,沙打旺+白草群落→早熟禾+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百里香群落→百里香+本氏针茅群落;随着恢复年限增加,鱼鳞坑和水平沟措施下植物优势物种变化总趋势是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植物,但也存在非线性或螺旋式的变化;3种恢复措施下,植物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恢复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封育草地增加速度最快,鱼鳞坑最慢。(3)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表明,土壤容重、有机质、真菌、全磷和蛋白酶是影响该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