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3种不同生境芦苇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绿体结构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077365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3种不同生境芦苇叶表皮微形态和叶绿体结构特征分析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 刘玉冰  李新荣  周生荟  谭会娟  李小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11,31(4)

页码 873-877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4.56 

关键词 芦苇  生境  叶表皮  叶绿体 

文摘内容 以生长于中国西北腾格里沙漠边缘的3种芦苇,沙丘芦苇(沙芦)、戈壁盐湖芦苇(盐芦)和水生芦苇(水芦)为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测,对3种生境芦苇叶片上表皮表面形态结构、叶肉细胞以及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种芦苇在其长期适应各自生境的过程中,其叶片表面形态结构和叶肉细胞均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与水生芦苇相比较,两种陆生型在适应各自极端生境的过程中,通过气孔下陷、减少气孔密度、缩小气孔口径、并在表面形成高密度的绒毛状蜡质晶体结构等途径减少蒸腾,提高植物对各自干旱或盐渍生境的适应。盐芦比沙芦这种适应性特征更加明显,并在表面形成有类似于盐腺的特殊结构。同时,沙芦和盐芦叶绿体主要以长梭状而非水芦的圆形或椭圆状形态存在,并且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增多(特别是盐芦)。这些不同生境中发生的可塑性适应调整可能通过感受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参与了芦苇对长期干旱或盐渍生境的适应。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