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沿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



编号 zgly000162518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沿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

作者 田新民  赵长明  邓建明  张晓玮  陈拓  任贾文  王根轩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草业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4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5.11 

关键词 过渡带  优势植物  光合作用  环境梯度  叶绿素荧光 

文摘内容 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在防止荒漠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对其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评价尤为重要。本试验研究了过渡带不同分布区(从绿洲到荒漠方向依次为:绿洲边缘区、过渡带2区、过渡带3区和荒漠边缘区)4种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沿荒漠方向梯度下,4种植物叶片(同化枝)含水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从而减轻过渡带植物的氧化胁迫,说明4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4种植物的光合能力随着绿洲向沙漠的延伸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不一致,白刺下降最小,梭梭和芦苇下降较大,沙拐枣在绿洲边缘和过渡带3区较高,而在过渡带2区和荒漠边缘较低;它们的气孔导度与光合能力变化趋势一致,与植物叶片(同化枝)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和白刺在过渡带2区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沙拐枣在过渡带3区最高,梭梭则为逐渐降低。4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0变化趋势表明梭梭在过渡带梯度下,发生了伴随着光系统破坏的长期光抑制,从而降低其光合活性,而白刺叶片光系统却没有明显受到环境因子的胁迫;芦苇和沙拐枣只有在荒漠边缘才受到严重的胁迫,这些结果表明白刺比芦苇和沙拐枣更适应于过渡带旱化生境,梭梭的适应能力最差。总之,上述研究结果为认识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植被退化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和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