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珠江三角洲地面风场的特征及其城市群风道的构建



编号 zgly00014139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珠江三角洲地面风场的特征及其城市群风道的构建

作者 孙武  王义明  王越雷  陈东梅  陈世栋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18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P463.3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面风场  风道  枢纽地段 

文摘内容 利用珠三角20个观测站1964—1983年的风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地面风场风向、风速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并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进行了地面风场的空间分类。呈缺口盆地地形的珠三角风速较低,为3—2 m/s,整个区域风速南高北低;以伶仃洋为界,西岸高于东岸;西南部潭江谷地夏季多南风,冬季为北风,东岸东江谷底全年多东风,北江与西江河谷冬季盛行北风,夏季为东南风。综合风向与风速,结合地形,可将珠三角地面风场由南向北依次划分为较高风速区、中风速区和低风速区三类。根据空间尺度以及在区域中发挥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应构建多级风道,且风道还有常年与季节之别:伶仃洋(伶仃洋—虎门—狮子洋—广州水道)、西江(磨刀门—九江—三水)、潭江河谷应属于一级常年风道;北江(清远—三水)和东江(博罗—狮子洋)为一级季节风道。广州—三水段、黄埔—东莞段、中山—江门段以及伶仃洋段是影响整个珠三角大气环境质量风道的枢纽地段。城市群规划中对枢纽段超高建筑群进行风环境影响的评价,对枢纽段河道宽度、建筑物高度与密度的控制,将有助于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空气质量,并防范下垫面粗糙度改变引起峡谷风的新风险。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