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东、黄海春秋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编号 zgly000035696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东、黄海春秋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张志南  林岿旋  周红  韩洁  王睿照  田胜艳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24(5)

页码 997-1005

年份 2004 

分类号 Q143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丰度  生物量  黄海和东海 

文摘内容 《北斗号》调查船分别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4月在26°N至36°N, 120°E至126°30′E东、黄海陆架浅水区调查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 两个航次(秋季, 春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654.25±441.72ind/10cm^2和342.00±252.00ind/10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07.06±517.89μg dwt/10cm^2和285.25±173.72μg dwt/10cm^2; 平均生产量分别为7263.58±4664.18μg dwt/(10cm^2·a)和2567.28±1563.50μg dwt/(10m^2·a)。两个航次小型生物的平面分布类似, 即高密度和高生物量区分布在水深等深浅50m左右的站位上, 特别是在长江口以南的浙江沿海。共鉴定出14个小型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秋、春季两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87.2%和91.2%。其他优势类群依次为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动吻类; 按生物量优势依次为多毛类38.1%~54.0%。线虫28.3%~38.1%和桡足类9.0%~9.4%。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91%的小型生物分布在0~5cm的表层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cm的比例分别为63%和86%。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数量分布与粘土含量(%)、粉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Mdφ呈显著相关。与Chl—a和Pha—a呈高度显著相关。小型底栖生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对比指明, 小型动物的生物量虽然仅占大型动物20%左右。但其生产量却分别大型动物的40%~84%(南黄海)和89%~207%(东海)、与国内外海域的同类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