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1599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3年稻纵卷叶螟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机制分析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95
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100081
空间信息科学系
南京210044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2006年04期
年份
2006
分类号
S435.112.3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飞
GIS
大气动力学机制
预报
中尺度模式
文摘内容
为了探明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本研究在ArcGIS中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重大迁入过程2个,从PCVSATTM接收系统中调取覆盖各迁飞过程的实测气象数据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输入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迁飞和降落期间的大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1)用850hPa和925hPa高度风向来分别描述稻纵卷叶螟北迁和南迁主迁飞层种群迁移的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有比较一致的偏南气流;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则有相对均一的偏北气流。水平风场上的气旋式曲率区有利于害虫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曲率区则有利于其迁入降落。(2)垂直气流场中下沉气流的推动作用是稻纵卷叶螟迁入和降落的最直接大气动力机制,当稻纵卷叶螟迁入某一即将危害的稻区时,其降落前36~12h以内的850hPa等压面上常表现为相对强而宽广的下沉气流区。(3)在稻纵卷叶螟迁入与为害前36~12h内的高空850hPa和925hPa散度场上,降虫区上空对应着比较一致的高值正散度区,表明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存在,这对降虫十分有利。(4)850hPa、925hPa等压面上的水平流场、垂直气流场和散度场的特征分布对预测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降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