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8827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评价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 湖南省科技厅 中南林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12)
页码 3271-3281
年份 2005
分类号 X53
关键词 稻-草轮作 黑麦草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功能 红壤地区
文摘内容 在中亚热带红壤地区,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 比较了5种不同的轮作模式, 即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冬闲, 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较, 在稻-草轮作模式下, 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土壤动物数量增加。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定量地评价了5种轮作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水分贮存功能”(AWE)、“土壤结构退化抑制功能”(RSSD)、“稻田作物品质和产量维持功能”(SCOP)其评价值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SQI)都是稻-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稻-稻-黑麦草、稻-稻-紫云英3种轮作模式大于常规稻作模式, 其中以稻-稻-3/4黑麦草|1/4紫云英表现最优; “促使水分运移、提高水分有效性功能”(FWMA)功能在5种轮作模式中其评价值相等。结果还表明, 土壤质量指数(SQI)、土壤退化指数(SDI)和生物肥力指数(BIF)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说明此3种评价方法都能有效地评价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土壤退化指数(SDI)表明, 稻-草轮作模式稻田土壤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常规稻作系统稻田土壤质量有轻微下降。稻田土壤蚯蚓丰富度与土壤质量指数(SQI)、土壤退化指数(SDI)和生物肥力指数(BIF)都成显著的正相关, 蚯蚓的丰富度可指示本研究试区稻田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