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特性及其群集效应



编号 zgly000171716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特性及其群集效应

作者 封传红  张梅  马利  白马吞珠  黄冲  沈丽  李庆  郭聪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  甘孜州植保植检站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四川省种子站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20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433.2 

关键词 西藏飞蝗  群集  迁移  效应 

文摘内容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蝗蝻具有群集迁移危害习性。为阐明西藏飞蝗灾变的行为机制,为西藏飞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视频跟踪技术测定了自然环境中西藏飞蝗蝗蝻群集迁移的运动速度、方向,建立自推进粒子模型模拟蝗蝻群集迁移行为,分析群集迁移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自然环境中的西藏飞蝗蝗蝻在群集迁移过程中,群体内个体的运动表现出定向集体运动,群集迁移速度为0.1256 m/s,0.2 m以内的个体蝗蝻方向趋向一致。沙滩、翻耕农田和草地蝗蝻群运动一致性参数均较高,分别为0.8502、0.7870和0.6987。(2)西藏飞蝗蝗蝻群由分散运动转变为群集迁移存在临界密度,密度较低时群体内个体分散运动,当蝗蝻密度达到12—15头/m~2时,蝗蝻群体由分散运动转变为高度一致的群集迁移运动。(3)蝗蝻群通过群集迁移可以显著增加迁移距离,随机运动蝗蝻1 d扩展只有70—80 m,而群集迁移1 d最大距离可达2.5 km。蝗蝻群集迁移可以提高发现特别是远距离食物等资源的概率,使群体中更多的个体受益。(4)尽管未发现室外蝗蝻群存在先验个体,但模拟发现在群集迁移群体中,只需要少数先验个体(3%—5%)即可引导整个蝗蝻群运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