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密度下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及其对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338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密度下辽东栎幼苗子叶丢失及其对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作者 闫兴富  周立彪  张靠稳  周云锋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年08期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子叶取食  密度效应  六盘山区  辽东栎  啮齿动物  幼苗存活与生长 

文摘内容 在宁夏六盘山区龙潭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不同样带,按6个密度梯度(3.24、2.56、1.96、1.44、1.00和0.64株·m–2)移栽萌发生根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幼苗,研究了啮齿动物对幼苗子叶取食的密度效应及其对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的子叶留存率随着幼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2个高密度处理(3.24和2.56株·m–2)的幼苗子叶留存率分别在移栽6周和5周后稳定在最低水平,分别为8.64%和7.81%;而2个较低密度处理(1.44和0.64株·m–2)的幼苗在最后一次观测时子叶留存率仍很高,分别为44.44%和31.25%,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受啮齿动物取食的影响,在从高到低的不同密度处理下,幼苗的主根留存率分别为64.16%、80.46%、87.23%、80.25%、69.84%和69.84%;在1.44株·m–2处理下,顶芽留存率最高(25.23%),显著大于3.24株·m–2处理(4.19%)(p<0.05),其他密度处理的顶芽留存率均不足20%。子叶被动物取食的幼苗和子叶完整幼苗的最终留存率基本一致,仅在个别密度处理的某一观测时期差异显著;顶芽被动物取食的幼苗留存率略低于顶芽完整幼苗的留存率,但个别密度处理完全相反;不同类型幼苗的留存率随时间推移而上下波动,可能与幼苗顶芽被动物取食后萌生形成新芽有关。幼苗的株高、基径、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均随密度的减小而略有增大,但除株高外,其他3个生长参数均在1.44株·m–2处理时最大,与子叶是否被动物取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高密度下更多的幼苗丢失了供应其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子叶,从而影响了幼苗的早期生长。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负密度效应理论和种群更新的增补限制理论,也可为六盘山区退化辽东栎灌丛和辽东栎次生林的恢复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