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互花米草入侵对霞浦滨海湿地景观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3533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互花米草入侵对霞浦滨海湿地景观的影响

作者 张嘉诚  何东进  游巍斌  邓西鹏  张峰源  刘君成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省地质测绘院遥感中心 

母体文献 森林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滨海湿地  景观  入侵  霞浦 

文摘内容 以霞浦滨海湿地2006、2011和2016年三期多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上,运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质心转移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霞浦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16年,霞浦滨海湿地中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总体减少,非湿地景观面积总体增加,其中互花米草滩面积从2006年的1 147.64 hm~2到2016年的3 334.67 hm~2,增加了2 187.03 hm~2。从景观转移矩阵可以看出,其他景观类型转入互花米草面积比转出面积更明显,转入和转出的景观类型主要是湿地景观中潮间裸滩、养殖场、农田,说明这些景观类型空间格局受到互花米草入侵影响较大。互花米草转入和转出的斑块整体呈现破碎化特点,扩散的范围广。通过景观质心变化方法可以发现,2006—2011年,互花米草景观质心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了3.32 km;2011—2016年,质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14.44 km。相关分析表明:互花米草滩的形状指数(LSI)与景观水平格局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与景观形状指数(LSI)(1.000**,P<0.01)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聚集度(AI)和相似毗邻百分比(PLADJ)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说明互花米草的斑块形状变化会影响区域景观形状特征、聚集度变化。互花米草空间分布、扩张特征以及格局变化对滨海湿地景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改变区域景观结构的组成、多样性和异质性特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