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高寒草地2种固沙灌木根际土壤碳氮特征



编号 zgly00015292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高寒草地2种固沙灌木根际土壤碳氮特征

作者 蒲琴  胡玉福  李亨伟  蒋双龙  彭佳佳  舒向阳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达州市土地中心  开江县国土资源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2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151.9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固沙灌木  根际土壤  土壤碳氮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文摘内容 为研究不同固沙植物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氮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选取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人工种植的2种固沙灌木(红柳,沙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及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其中红柳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分别增加了124.24%,6.20%,116.67%,111.60%,264.21%;沙棘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71.23%,33.01%,152.63%,172.79%,83.42%。红柳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61.62%,97.73%,56.52%;沙棘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150.23%,177.17%,80.00%。土壤碳氮养分和酶活性间关系紧密,其中土壤SOC,TN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N与纤维素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BC、MBN与纤维素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发现,川西北常见的2种固沙灌木中沙棘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具有较大的积累和转化作用,但沙棘对沙化土壤养分积累效果更显著。因此,在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应以种植沙棘为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